我也不知道這樣究竟是好還是不好?理智逐漸凌駕感性之上,這是事實

 

我想,曾經在一起這麼久。你實在不該忽略個性乃至習慣相對於生活或現實的固定性。我意思是:答案依舊沒變。雖然回個讓你歡欣鼓舞的答覆亦無不可,只是,那並非我作風。

 

那次南下,我抱持百里尋親的心態,也帶著製造驚喜的期盼。一方面做好萬全準備,也包括萬一你不克出現的應變措施。畢竟,製造驚喜的同時,也得有面對「意外」的勇氣與能耐。這兩件事經常相偕發生,連結的地點差很多,可能是天堂與地獄兩種截然不同的遭遇。

 

我帶著遺憾的心情退房,坐上回台北的巴士,隨後便睡了。表面上來說僅僅如此。一滴眼淚都沒掉,因為沒啥好難過,呵呵呵。感覺很有落井下石的快感。

 

但深埋在我心底的疑問則開始擴大並發酵。我不再能夠說服自己並相信你放假選擇待在台南純粹出於經濟與便利的因素。我覺得,背後另有原因。後來也證實,預感加上現況判斷,準確度百分百。

 

事到如今,我想告訴你並不算違背承諾。那時我打算逐漸放淡,不連絡是最後的手段。認真說起來。當時的我們頂多算曖昧有點過頭(這樣說,如果令你覺得自尊或情感受傷,請原諒),承諾或約定都無關情感本身。我不時還是會問自己:我現在到底算什麼?

 

問過你,亦無解。於是我決計往自我揣測的可能與理智的方向邁進。說服自己通常比說服別人容易得多。

 

我之所以會回你簡訊,是因為你前B打了電話給我。澄清也說明許多事。

 

基於保護線人的義務,我覺你沒必要也無權利於此刻興師問罪(我還要讚賞你,表示你們當初的確平和分手,才能維持友好關係迄今)。況且,你應該感謝他才對。如果不是他,我想我們,便無過去也無現在。是吧?

 

 

 

靠,我怎不知道這件事?你們居然聯手騙我這麼久。

 

哈,開玩笑啦。既然你這麼說,下次我去台南,我會好好「款待」他,無以回報,只好以身相許囉(你同意嗎?可以嗎?真的可以嗎?),哈哈哈。

 

原來如此。我還以為你是受我恆心與毅力所感召。唉,算了。你說的也對。無論如何,結果是好的。

 

忽然想到,他該不會也把一堆我丟臉事蹟都告訴你吧?

 

 

 

呵呵呵,不知道你說的一堆是多少?是說了一些,但不算多。你想知道哪方面?我不確定我還記得多少就是了。

 

至於以身相許?只要當事人同意,我無權置喙,你也滿18歲很久了不是嗎?呵呵呵。何況,現在的我們關係今非昔比。我並無管轄權,你有人權當然也有自由。

 

難道,要我相信這段時間你都沒有發展感情的機會與可能?本庭駁回,擇期再審。

 

 

 

哈,你生氣了喔。連駁回這種字眼都出現了。

 

我也在想,你要到什麼時候才會開始翻最近的舊帳?就我的定義而言,我們是分居而非離婚。

 

我承認,這段時間我也曾試著認識其他人,或尋找對象的期待與企圖。畢竟,你離開的時間有點久。而我還是會寂寞。但都沒有結果。可能連所謂的開始都談不上。

 

我現在也不年輕了。比較能夠體會並了解你以前的想法,或是所謂的心路歷程與經驗。又或者說,人都會長大、人都會變。年輕的時候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可比較的參數、個案都不多。所以範圍大,對象便如過江之鯽,簡直目不暇給,經常有驚喜,會很開心。但遇上力有未逮的便會很煩。

 

現在知道自己要什麼,更清楚自己不要什麼。對象的範圍縮小了。邏輯點的說法便是:條件愈多愈精準,搜尋的結果便更有效率同時精準。而不符資格與條件的自然早早淘汰並剔除。處理或面對感情的機制自然演變至此,我也不知道這樣究竟是好還是不好?理智逐漸凌駕感性之上,這是事實。

 

你以前說:年輕和成熟的差別只在於,抱怨和勇氣會越來越少。現在想想,確實如此。我現在很少抱怨了,因為也沒人願意耐心聽,哈。

 

也是這一點,每當夜深人靜時想起你,就覺很孤單又寂寞。

 

你呢?一定很多人追吧?這問題我實在不太想問,但不問又不行。

 

 

 

呵,我又不是你,身邊既沒蜜蜂更無蒼蠅。

 

 

 

靠,你罵我是大便,我有看出來喔。哈,我才不信咧。

 

那有沒愛慕你的對象?從實招來。

 

從以前我就覺這點對我非常不公平。你對感情對象不設限,只要對你好,又有耐心,你其實不難追。我則始終對年紀大的有興趣,以前如此,現在也沒變。感覺很吃虧。

 

 

 

又來了。年紀小的源源不絕,年紀大的也不少啊(除非世界毀滅,呵)。那純粹是機率使然,照你的說法與邏輯不是如此嗎?要不你可以試著改變自己,相對會容易些。但這多半屬於與生俱來的喜惡,要改變確實很難。

 

我並非像你說的那樣。現在的我更謹慎。

 

如果我把感情比喻為甜點,不知道你會做何感想?但我目前的態度確實如此。

 

 

 

哈,意思是每天必然必須的消耗品嗎?你變了,你在哪?

 

我是甜點,我是甜點,快吃我。我也可以是正餐喔,你知道的。

 

 

 

你錯了。我指的是:真正好吃的甜點可遇不可求。如果真有,那勢必也很多人愛,八成得排隊。

 

正餐不吃會餓死,甜點頂多是心靈與感覺的慰藉品,有或無,差別並不大。

 

我的建議是:試著找尋其他可能。放下心裡的既有定見,才能海闊天空。我依舊相信,你是可以吃到飽的正餐,也是美味又精緻的甜點。

 

明白我意思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